天龙八部3征讨怎么玩?跳出中国看中国,趣说中越历史(中),越南旅游必备

跳出中国看中国,趣说中越历史(中),越南旅游必备hello,大家好!很快又见面了。上一期我们介绍了越南从远古传说一直到白藤江之战后吴朝建立的故事。本期我们将带领大家了解,第一个独立封建王朝“丁朝”后,越南又经历了哪些变故,以及为何又北属明朝的故事。来专心听讲啦!趣说越南史(中)14:31来自小王家的杂记做梦梦见流星掉到嘴里,就决定杀了国君?一个当上太后的女人,如何又做皇后?公

跳出中国看中国,趣说中越历史(中),越南旅游必备

  hello,大家好!很快又见面了。上一期我们介绍了越南从远古传说一直到白藤江之战后吴朝建立的故事。本期我们将带领大家了解,第一个独立封建王朝“丁朝”后,越南又经历了哪些变故,以及为何又北属明朝的故事。来专心听讲啦!

  趣说越南史(中)14:31来自小王家的杂记

  做梦梦见流星掉到嘴里,就决定杀了国君?

  一个当上太后的女人,如何又做皇后?

  公元968年丁朝建立之后,开国君主丁部领(丁先皇)建城池、置百官、设军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979年是不太平的一年,先是丁先皇的长子杀了太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后来丁先皇和长子也被一个叫杜释的给杀了……

  杜释就是一当差的小吏,为何杀国君和王子?据说是他做梦,有流星落到自己嘴里,他觉得这是吉兆,就生了篡弑之心……

  天龙八部

  升龙皇城展示的丁朝和前黎时期文物

  丁先皇死后,年仅六岁的丁璇即位。他的母亲是丁先皇的皇后之一,杨云娥。据说杨氏与当时的十道将军黎桓有“不可言说”的关系,不久,宋朝趁乱向南攻打,黎桓被拥立成王,丁朝灭亡,前黎建立。

  黎桓后来册立前朝太后杨云娥为皇后。由皇后到太后再到皇后,这个女人的一生也是奇谈……

  又来了一场白藤江之战?

  大瞿越(越南)和占城打架,宋朝来当和事佬?

  上朝时还得天龙躺床上,这皇帝也是奇葩……

  刚讲到丁朝末年宋朝趁乱向南攻打,黎桓于980年建立前黎。一年后,黎军与宋军又在白藤江打了一仗,黎军诱杀了宋军主将,取得胜利。后来,前黎恢复了自丁朝开始的宗藩关系,向宋朝入贡。

  前黎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很爱打仗”,总想开拓疆土。有时去宋朝边境闹闹事儿,有时又去打占城,不仅导致占城迁都南移,甚至还把抓到的占城俘虏献给了宋太祖,不过宋太祖把他们放了,遣散回国。

  

  神秘的占城遗址

  宋朝和占城关系还不错,所以几次告诉前黎,你们要和睦相处。公元1004年黎桓的儿子黎明提出使宋。宋真宗特意邀请黎明提、占城使节和大食使节一起在第二年元宵节赏灯吃饭。后来,前黎和占城没再打过仗。

  前黎的末代皇帝黎龙铤,上朝的时候还得躺在龙床上,人称“黎卧朝”,《大越史记全书》称其为“卧朝皇帝”。

  李朝前后两个国都,都是世界遗产

  一个太监,居然在我中国领土上搞大屠杀?!

  中国朝廷在什么时候才承认“越南是个独立国家”?

  赴越旅游不容错过的项目,和李朝有关?

  李朝也有个女皇帝,父亲、自己、两任丈夫和儿子都是皇帝,传奇性不亚于武则天……

  李朝的开国皇帝李公蕴本是黎朝禁军将领,黎龙铤(卧朝皇帝)去世时,幼子尚小,李公蕴取代黎氏,建立李朝。并于1010年,迁都升龙。如今,升龙皇城和华闾(长安古建筑群)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升龙皇城

  北宋王安石变法后,考虑到越南刚被占城侵扰,较为衰弱,因此考虑向越开战。李朝得到情报,派“太监将军”李常杰带领水军,攻入中国境内,并在邕州(今广西南宁)、廉州(今广西合浦)、钦州(今广西钦州)展开大屠杀,杀死我同胞数万人。

  

  李朝石刻紧那罗(Kinnara),佛教天神天龙八部之一

  再来讲讲政权承认越南为独立国家这事儿。其实,早在李公蕴代黎不久,他就派使者面见宋真宗。宋真宗对这个政权有点鄙夷,毕竟“来之不义”。不过真宗考虑到士兵过去打仗水土不服,不想大动干戈。所以册封李公蕴为“交趾郡王”。

  直到南宋时,1174年,宋孝宗册封李天祚为安南国王,后赐安南国王之印。宋政权才承认越南为一个独立国家。

  李朝时,越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迅速,社会较为发达。李朝改革官制、设置科举,制定《刑书》、提倡佛教,同时建造文庙,祭拜孔子,文化非常繁荣。如今,在河内还剑湖边的升龙水上木偶剧院欣赏水上木偶表演,成为赴越游客的必选行程。水上木偶,也是起源于李朝。

  

  升龙水上木偶剧院

  公元1224年,膝下无子的李惠宗让位给自己年仅7岁的女儿李天馨(李昭皇),第二年,权臣陈守度安排侄子陈日煚(jiǒng)与之成婚。李昭皇让位,李朝灭亡,陈朝建立,李天馨为昭皇皇后。

  十二年后,陈守度以李天馨未生育子嗣为由,废掉了昭皇皇后,陈日煚改立李天馨的姐姐为后,并生了陈晃(陈圣宗)。李天馨降为昭圣公主,嫁给大臣黎秦。

  八卦一下(野史时间),陈圣宗即位后,又娶了自己的姨母李天馨,两人相差近二十岁,生下一个孩子……

  中国和越南的两个著名“太宗”,都埋在昭陵?

  和蒙古叫板三次的朝代,为何如此有“魄力”?

  曾有十年,越南南部的占婆是我们的一个省……

  

  陈朝到后黎早期的施釉陶器

  陈太宗,陈朝开国君主,他曾亲征占城、抵抗蒙元,死后被葬于昭陵。后世陈裕宗曾写过一首诗:

  “唐越开基两太宗,彼称贞观我元丰,

  建成诛死安生在,庙号虽同德不同。”

  内容是将陈太宗和中国的唐太宗相比,议论他们如何对待兄弟,姑且一看。

  天龙八部3征讨怎么玩

  蒙越战争绘画,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

  第一次蒙越战争,蒙古于1257年攻破升龙皇城。陈太宗和其大臣竭力抵抗,加上蒙古兵水土不服,蒙古撤兵。陈朝向蒙古提出愿意三年一贡,1261年蒙古封陈太宗为“安南国王”。

  当时的陈朝,为了兼顾多方利益,一面向蒙古进贡,一面与南宋维持宗藩关系。宋理宗曾封陈晃为“安南国王”。

  南宋灭亡元朝建立后,因陈朝皇帝不亲自进贡并且伤害使者,1284年元军南下,第二次蒙越战争开始,元军曾攻破升龙,再次因水土不服撤退。1287年,元军又来,粮船被越军截获,后在白藤江受挫……

  1278年-1289年,占城曾归附元朝,被设为行省。1294年忽必烈去世后,元成宗不再与越南开战。1368年明朝建立,第二年,朱元璋明确宣布安南为“不征之国”。

  “侍奉”了多个皇帝后,逆袭上位自己当皇帝的故事

  越南历史上,对什么人处了凌迟极刑?

  父子被抓送往金陵,大越如何再次北属明朝?

  

  胡朝钱币与陶瓦,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

  陈裕宗时,胡季犛lí(本名黎季犛)已是官员,但官职较低。陈艺宗和陈睿宗时,因胡季犛与这两位皇帝是表兄弟,受到重用。胡季犛曾征讨占婆,厉行改革,权势日盛。后来又设计废掉陈日炜(陈废宗),胁迫自己的女婿顺宗禅位于陈少帝,大权在握。公元1400年,陈朝灭亡,胡季犛建立胡朝,改国号“大越”为“大虞”。

  中间有段小插曲,公元1395年,察觉到胡季犛恐对陈朝有威胁,上皇顺宗送给胡季犛《四辅图》,上画有周公辅周成王、霍光辅汉昭帝、诸天龙八部3征讨怎么玩葛亮辅蜀后主,以及越南苏宪诚辅李高宗的故事,希望胡季犛能效仿先人,辅助君主。并告诉他“官家可辅则辅之,庸暗则自取之”……

  

  汉中勉县武侯祠及墓

  1403年靖难之变,明成祖朱棣即位,册封胡季犛之子胡汉仓为安南国王。第二年,自称陈朝后人的陈添平前往金陵,希望大明能够帮助自己重建陈朝。明廷在护送陈添平回国的路上,遭遇胡军埋伏,陈添平被抓,凌迟处死。

  1406年,明成祖派天龙八部3征讨怎么玩军征讨安南,1407年攻破国都升龙,胡朝灭亡,越南进入明属时期。

  1405年开始,郑和七下西洋,曾多次造访占婆。

  越南简明史(中)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将从1407年介绍到1945年,喜欢历史的朋友,请继续关注哦!

天龙八部3征讨怎么玩?寻找鲜卑人的最后血脉:锡伯族、土族?还是广东慕容氏?

寻找鲜卑人的最后血脉:锡伯族、土族?还是广东慕容氏?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是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除了他的武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人感到好奇,再有就是他的身份——姑苏慕容氏,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燕国”的皇族后裔,鲜卑族人。在中国

寻找鲜卑人的最后血脉:锡伯族、土族?还是广东慕容氏?

  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是天龙八部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除了他的武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人感到好奇,再有就是他的身份——姑苏慕容氏,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燕国”的皇族后裔,鲜卑族人。

  天龙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到处都能看到鲜卑人的身影,他们十分活跃。鲜卑人曾先后建立过十个国家,也曾统治过中国半壁江山。

  可是如今中国的56个民族中,却没有鲜卑族,他们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鲜卑族的起源和壮大

  关于鲜卑族的起源说法有很多,目前有“东胡说”、 “ 东夷说”、 “ 山戎说” 、“ 逃亡汉人说”等等,而史学界比较主流的说法——鲜卑族是东胡的一个分支。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有很多民族和大小不同的部落组成。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说“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看来,鲜卑族之所以叫鲜卑,是因为他们居住在鲜卑山附近而得名。但鲜卑山到底在哪里,至今是个谜。

  据说是这样的,强大的匈奴人打垮东胡后,东胡其中一个部落便退守到鲜卑山附近,于是外界便称其为“鲜卑人”。

  

  在鲜卑人早期历史上,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匈奴人所奴役,成为附属民族。直到汉朝时,大汉赶走了匈奴人,鲜卑人才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会。他们真正走进了中国历史。

  

  在西晋之前,鲜卑人逐渐称雄于蒙古草原上,但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或隶属称臣,或表明友好往来。

  西晋时,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八王之乱”,一场皇族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席卷中原大地。北方各少数民族抓住机会纷纷南下,逐鹿中原。鲜卑人也在其列。

  在这乱世之中,鲜卑人迅速发展壮大,不仅走进了中国历史,始终开始左右中国历史。在两晋、南北朝这一段时间中,鲜卑人有着至关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中,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慕容氏建立了诸燕(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等等);宇文氏建立了北周。

  这些都是鲜卑人显赫的姓氏,他们所建立的国家也都不同程度促进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尤其像北魏,推行汉化改革,使很多鲜卑人融入了汉族。

  北周成为最后一个鲜卑人的政权,但它孕育了隋朝,孕育了中华大一统。隋朝创立者杨坚本是北周大臣,封为随国公。

  鲜卑人为何消失了

  从隋朝建立后,鲜卑人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便渐渐暗淡下来。即便隋唐时期再提到鲜卑,也只是说某某人具有鲜卑血统,并不说他是鲜卑族人。而他本人早已汉化,对“鲜卑”二字也没有兴趣了。

  都说李唐王朝有鲜卑血统,李家那么多皇帝,从来没有一个承认的。更没有谁站出来说——“我要恢复鲜卑人的身份!”

  

  这实际上体现出汉人对胡人,骨子里是有一种歧视的。大家都争着做汉人,不想当胡人。恐怕这也是鲜卑人消失在历史上的原因之一吧。当然,还有这样一些根本性的原因:

  1、丧失故土,失去民族之根本

  鲜卑人本是居住在蒙古高原东北的游牧民族,随着他们在关外的发展壮大后,竟开始逐鹿中原。逐鹿中原也没问题,问题是你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土,忽视对发祥地大本营的耕耘。

  在两晋南北朝事情,鲜卑人各部族纷纷南下,在中原扎根下来,“猴子掰玉米”,新人胜旧人。最后中原没有拿下来,故土也回不去,成为“游魂”,不得不融合进其他民族。

  

  蒙古人被朱元璋赶走,为啥北元还能存在一段时间?更不用说,蒙古汗国直到17世纪林丹汗去世才被清朝皇太极灭亡。就是因为蒙古人一直没有放弃过他们的老家。

  2、语言文化的丧失

  站在鲜卑人的角度,北魏孝文帝应对此负责,他是一个彻底的“崇汉媚外”者。

  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比如,明文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要求一律改说汉话。普通老百姓总是跟风贵族的,这便造成所有鲜卑人开始以说汉话为荣。渐渐地,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的语言。

  

  孝文帝还禁止穿胡服,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朝廷百官也都身着汉族官吏朝服。可别小看一个服装,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巨大载体。

  最要命的还有改汉姓。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们都要改汉姓,于是拓跋氏改姓“元”,拔拔氏改姓“长孙”,独孤氏改姓“刘”,贺赖氏改姓“贺”……

  孝文帝本名叫拓跋宏,结果成了元宏。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本来该叫“拔拔皇后”。《笑傲江湖》中的独孤求败,按说应该叫“刘求败”。

  3、通婚的“杀伤力”也很大

  不仅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首先就带头娶了几个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为妃。又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娶汉族女为妻。普通老百姓总是跟风贵族的,于是许多鲜卑人也以娶/嫁汉人为荣。

  

  像孝文帝这样积极主动融入汉族的情况,在历史上还真不多见。我们现在的历史上对孝文帝的评价是趋于褒扬的,可是如果站在已消亡的鲜卑人角度,恐怕不会这样看待他吧。

  事实上,孝文帝的这种极端汉化情况,在当时就有很多反对者。孝文帝的太子就反对这种极端的汉化改革,于是孝文帝处死了太子……

  在孝文帝死后,鲜卑人的反对情绪达到高潮,终于爆发了起义。

  具有鲜卑血脉的少数民族

  鲜卑族虽然消失了上千年,但也不能说完全找不到他们的蜘丝马迹。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很可能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比如锡伯族。

   天龙八部3征讨怎么玩

  学界认为,锡伯族的祖先很可能就是鲜卑人。在锡伯族自己的民间传说中,也认为他们的先民就是鲜卑人。锡伯族有一个重要的民族图腾——看起来是长着翅膀的马,那就被称作“鲜卑兽”。

  

  锡伯族被认为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人大量南下中原,遗留在老家的一批人。他们没有进行民族大融合,反倒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性。

  你可能会问,为何锡伯族没有继承下鲜卑族的名号,而是另外改了一个新的民族呢?

  我觉得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改名过,这跟古代译音的变化有关。据说鲜卑人的古鲜卑语读音为“Sibe”,在中原王朝的史料中有十几种译法:鲜卑、须卜、犀比、史伯、锡北……鲜卑→锡伯?

  对此,嘴哥本人严重怀疑,鲜卑就是锡伯,锡伯就是鲜卑。由于各个时期的译音不同,才使我们误以为他们是两个民族。

  锡伯族深入骨髓的弓箭文化,似乎印证着他们是鲜卑游牧民族的后裔。

  这就像台湾叫老挝为“寮国”,叫沙特为“沙乌地”,叫津巴布韦为“辛巴威”,实际上都是说的同一个国家,只是音译不同而已。鲜卑和锡伯,大约就是这种情况。

  除了锡伯族,还有一个土族很大可能也是鲜卑人的后裔(是土族,不是土家族)。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也有一小部分。

  

  前燕的建立者鲜卑慕容氏家族成员,在青海南部建立了吐谷浑政权。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而吐谷浑的鲜卑遗民就成了今天的土族。

  但土族的鲜卑血统大概没有锡伯族更纯正,因为吐蕃攻占吐谷浑后,鲜卑遗民与其他民族有所融合。其中,融合最多的是蒙古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土族人总认为自己是蒙古人后裔的原因。

  

  所以,如果我们说鲜卑人鲜卑湮没于历史之中,可能未必完全正确。至少还有锡伯族和土族嘛。

  遗憾的是,无论锡伯族还是土族,都从来不大张旗鼓宣传自己是鲜卑人后裔,一是他们拿不准,二是他们恐怕不想做鲜卑人。

  但近几十年来,广东肇庆慕容氏却大张旗鼓说自己是鲜卑人后裔。这倒很有意思。

  广东肇庆慕容氏

  在广东肇庆白土镇有幕村、大旗村、中岗村,这三个村庄都集中分布着慕容氏,他们自称是鲜卑人的后裔。

  

  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鲜卑慕容氏的祖上为了逃避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迫害,不断南迁。

  明朝初期,慕容氏辅佐过朱元璋建立王朝,但后来朱元璋又对其进行迫害。慕容氏不得不再往南方迁徙,并且还改了姓氏,有的改姓慕或穆,有的改姓容。

  

  慕容氏最终落脚在广东肇庆繁衍生息。这个地方物产富饶,是当时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军事重镇。并且在慕容氏来之前已经有客家人、壮族、瑶族等等迁居于此,对外来者比较宽容。

  天龙八部3征讨怎么玩

  肇庆慕容氏有本《慕容氏大宗族谱》,上面记载他们的祖先起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麓的鲜卑山。并且他们奉莫护跋为始祖,莫护跋是三国时期鲜卑族慕容部落的首领,曾追随司马懿征讨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五胡十六国的前燕国就是莫护跋的后人慕容皝建立的。

  据说,这本《慕容氏大宗族谱》是清朝嘉庆年间慕容氏人写的,所以它里面的记载有多少真实性,也是值得怀疑的。

  现在,广东肇庆一代的(自称)鲜卑慕容氏后裔有6000多人,在晚清时他们只有1000余人,可见这一百年来发展十分迅猛。

   天龙八部3征讨怎么玩